聯系我們
- 單位:上海學育科教設備有限公司
-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佘山鎮工業區
- 電話:021-66250087
- 傳真:021-66250097
- 手機:13918131012(微信同號)
- Q Q:398025593
- 郵箱:[email protected]

企業新聞
高級分娩與母子急救模型
高級分娩與母子急救模擬人XY-F55
點擊高級分娩與母子急救模擬人查看此產品詳細參數
XY-F55高級分娩與母子急救模擬人由孕婦、胎兒、新生兒輸液模擬人、新生兒急救模擬人和軟件組成,模擬產前檢查、產中分娩和產后護理。提供典型的正常分娩和異常分娩案例:如正常分娩、臍帶繞頸分娩、臀位難產、先兆子癇、剖腹產、臍帶脫垂、早產、潛在的產前、產中和產后出血等,指導產科工作者通過產程圖辨識分娩的不同產程階段,臨床診斷異常產程,并合理處理;通過胎兒的臨床監護,及時診斷胎兒宮內窘迫,并實施處理,訓練新生兒的護理及急救。
功能特點:
1、母體功能:
■ 機械傳動裝置配有兩支機械適配器用于連接分娩用模擬胎兒,胎兒與適配器、適配器與適配器、適配器與傳動裝置間均有彈性緊固裝置,傳動裝置上端和下端均有系統保護性行程開關。
■ 控制分娩過程與胎兒心音控制器可暫停、初始化、開始、繼續產程。可根據需要選擇分娩速度,共1-4四檔。
■ 胎心音聽診:可設置胎兒心音頻率和音量,心率為“80-180”區間可調。
■ 可模擬枕先露、臀先露、產道狹窄、臍帶繞頸、胎盤前置等。
■ 配有高度仿真宮頸。
■ 配有利奧波德練習提升“軟墊”,可進行利奧波德手法練習。
■ 配有產前宮頸變化與產道關系變化模塊可裝配到母體上進行訓練
· 階段一:宮頸口沒有擴張、宮頸管沒有消失、胎頭與坐骨棘平面位置關系為-5。
· 階段二:宮頸口擴張2cm、宮頸管消失50%、胎頭與坐骨棘平面位置關系為-4。
· 階段三:宮頸口擴張4cm、宮頸管完全消失、胎頭與坐骨棘平面位置關系為-3。
· 階段四:宮頸口擴張5cm、宮頸管完全消失、胎頭與坐骨棘平面位置關系為0。
· 階段五:宮頸口擴張7cm、宮頸管完全消失、胎頭與坐骨棘平面位置關系為+2。
· 階段六:宮頸口擴張10cm、宮頸管完全消失、胎頭與坐骨棘平面位置關系為+5。
■ 可測量胎頭的下降和宮口開大情況。
■ 可模擬多種胎盤位置。
■ 分娩用胎兒。
■ 母親手臂可建立靜脈通絡、用以給藥和輸送營養。
■ 外陰縫合練習模塊,分左下、正中、右下三個切口位置。
■ 氣管插管訓練。
■ CPR訓練:可進行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壓、電子監測操作數據,并有錯誤的語音提示,吹氣時胸部可觀察到明顯的起伏。電子監測吹氣量、吹氣次數、吹氣頻率、按壓部位、按壓頻率和按壓深度。
1)按壓深度過大:條形碼紅色;
2)按壓深度正確:條形碼綠色;
3)按壓深度過小:條形碼黃色。
4)吹氣量過大:條形碼紅色;
5) 吹氣量正確:條形碼綠色;
6)吹氣量過小:條形碼黃色;
7)吹氣入胃胃部指示燈變紅;
■ 手動模擬頸動脈搏動。
■ 手臂模擬血壓測量。
2、新生兒功能:
■ 靜脈穿刺功能:可進行新生兒頭皮靜脈穿刺、手臂靜脈穿刺,靜脈穿刺時有落空感,穿刺成功時有回血產生。
■ 護理功能:眼清洗滴藥,進行新生兒清洗、包扎。
■ 可經口鼻氣管插管,進行嬰兒吸痰、洗胃。
■ 可進行新生兒心肺復蘇訓練:支持口對口、口對鼻、簡易呼吸器對口等多種通氣方式。
■ 可進行嬰兒臍帶護理。
■ 可進行人工呼吸。
■ 可進行心外按壓。
系統組成:
■ 分娩與成人急救用母體;
■ 急救與護理用新生兒;
■ 分娩用胎兒;
■ 分娩過程及胎兒心音控制器;
■ 成人CPR電子顯示器;
■ 模擬宮頸口;
■ 產前宮頸變化與產道關系模塊(6個階段);
■ 產后48小時子宮;
■ 用于產后會陰切開縫合模塊;
■ 模擬胎盤/臍帶;
■ 利奧波德練習提升“軟墊”;
■ 其他相關輔助用具。
(醫學相關文章)內科疾病產科識別和風險防范
當我們關注到產后出血、羊水栓塞或子癇前期-子癇這些產科疾病導致的孕產婦死亡問題時,不能忽視的是由內科疾病因素引發的孕產婦死亡問題。可以說,多年來在各地區以及各級醫療機構,由間接的非產科特發疾病導致的孕產婦死亡始終占有相當的比例。在對這些病例分析和審查中,會發現有的病例是在未知患有內科疾病基礎上受孕并在孕期加重,而且誘發了嚴重的妊娠期特發的并發癥;有的病例是在已知存在的內科疾病基礎上受孕而沒有獲得嚴格及良好的醫療監管,有的即使有良好的醫療監管卻最終無法控制疾病的發展速度和嚴重程度;有的有病史可查——孕前已經被診斷出來;有的無病史可追溯——孕前不知也無就診史;有的孕期有明確的病癥信息但沒有被認識或重視……能否在圍孕期和孕期發現隱匿的或已經表現出病情的患者,反映的是一個醫療機構內產科醫療的水平;能不能處置好這類孕產婦,反映的是一個醫療機構整體的綜合水準。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的互通互聯以及多學科診治管理的理念已經被發揚光大,但在專科層面,尤其在產科的系列產前檢查中,及時識別內科疾病的存在以及做好風險預警監管,是將產科醫生的理念和境界從救治層面向預防和高水準風險管理層面的提升。
1 孕產婦不是都有內科病史供查詢
我們在妊娠高血壓疾病診治指南(2015版)以及指南的解讀中一再提示,在孕前、早孕期以及任何首診的產前檢查就診時,都要認真、仔細地了解孕婦的既往病史、追查此次妊娠的就診情況和哪怕只有1次或2次的檢查結果,要隨時注意全面進行風險篩查和評估及再評估[1-2]。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孕產婦都有既往疾病史可供查詢。我們反復強調的是,要注意隱匿存在的母體基礎疾病。例如,如果孕婦在孕前有過身體檢查,可能會有不正常的記錄;如果有的孕婦在孕前有過明顯的就醫史,可能會有疾病診斷記錄;如果有的孕婦在孕前不僅有疾病的診斷史還有治療史,這樣產科就可以獲得明確的疾病史。但是,不是所有的孕婦都有孕前身體檢查的可能,這是我國存在的不同孕婦群體的現狀問題;不是所有的孕婦都有明確的疾病診斷史或治療史,這有來自隱匿存在疾病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問題,也有非孕期和孕期對疾病的不同定義范疇問題。例如,在非孕期存在某種程度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雖有某種程度的抗體滴度但沒有臨床表現,并不會診斷為某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不需要藥物的治療。但是在孕期則并非如此,這些隱匿的或亞臨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存在不僅需要藥物的治療,還與病理妊娠如復發性流產、胎盤梗死、羊水過少、胎兒生長受限和胎死宮內、早產以及子癇前期和HELLP綜合征發病有關,而病理妊娠的發生或妊娠結局還與用藥的起始時間有關聯[3-4]。此外,還有可能存在一種情形,即有些女性對自身疾病的嚴重性或對醫療技術局限性缺乏認識,在不該妊娠、尚需治療時妊娠,在該如實提供疾病信息時刻意隱瞞了疾病……種種情形,在產科門診并不是都能獲得疾病史供查詢。當我們看到病歷既往史一欄否認高血壓、否認心臟病、否認……這只是一方、來自孕婦方面的否認,不一定是醫生要否認的疾病!察言觀色的望診,仔細體檢和實驗室檢查發現蛛絲馬跡,都可能在追終溯源中發現異常。不過,意識不到就是想不到,想不到就是做不到,做不到(沒有到位的檢查)就看不到實質存在的問題。
2 產科醫生放寬眼界從整體追查預警信息
對于產科醫生,雖然可能存在可知或不可知孕婦既往疾病史的情況,而自身提升的關鍵是放寬眼界和臨床視點,能夠在平常的產前檢查中發現問題,注重追查可疑的臨床征象或預警信息。或許,在產科醫生的追查中或在借助內科和其他學科的追查中,能夠獲得及時的相關內科疾病的診斷和干預治療。由此看來,在專業學科更專業化的現代醫療診療中,產科醫生應放寬臨床視點,掌握并及時識別孕婦存在的異常征象或情況,尤其發現不能用產科因素解釋的臨床表現或實驗室指標的異常,及時轉送其他學科進一步檢查和診治。產科醫生是排查的“尖兵”。能不能及時發現產科因素之外的異常和識別出產科因素之外的預警信息,是產科的水平問題;能不能診治產科之外、間接產科因素的孕產婦疾病,是一個醫療機構整體的水準問題,其中不乏產科的監管和共治的職責。
例如,如何看待蛋白尿與子癇前期-子癇綜合征的相關問題,就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對子癇前期-子癇多因素、多通路、多機制致病的綜合征性質的認識問題[5-6]。子癇前期-子癇是以高血壓為基礎的疾病,有蛋白尿可以診斷子癇前期-子癇,沒有蛋白尿但有其他系統受累也可以診斷子癇前期-子癇。相關的發病風險因素諸多,母體基礎疾病如高血壓、自身免疫性疾病、腎病和糖尿病等都是發病的高風險因素。但出現蛋白尿更要多注意母體基礎疾病相關的腎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問題的存在[2]。也許受國外指南的影響,目前國內有的醫生和學者認為蛋白尿不再重要,某些國外指南在重度子癇前期標準中去除了蛋白尿指標;但如果忽視妊娠期蛋白尿的問題就會導致某些臨床遺憾事件的發生。在一次全國性的會議上曾經討論過1例規律產檢的病例,妊娠12、16、20周檢查均顯示尿蛋白(+),其他“一切正常”,到22周血壓升高,開始出現重度子癇前期表現,在28周后病情加重并很快死亡。這是1例系統性紅斑狼瘡、狼瘡腎孕婦的疾病過程和結局。也許我們該疑問:尿蛋白(+)時有什么不正常嗎?不正常的問題發現了沒有?這個病例最關鍵的處理問題是“不正常”的問題是什么時候發生的?是什么時候發現的?是什么時候才考慮的對因性治療?及時的病因查找和干預后能不能不發生子癇前期呢?退一步講,如果產科醫生不能診斷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是若能在妊娠的12周,哪怕是16周、20周早些將患者轉到內科、腎內科、風濕免疫科檢查,也許會是另一種結局。
對于存在不能用產科因素解釋的征象或臨床表現時,早些警惕,早些識別,早些借助其他學科會診或共診也是避免產科發生遺憾事件或可避免事件的關鍵。曾有這樣的病例,在產科接受規律產前檢查,每次產前檢查均有血壓、尿蛋白、宮高和腹圍的記錄,孕期還進行了嚴格的血糖監測和多次住院管理,最終還是因為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產后死亡。警惕和警覺應當在何時?事實上,這個病例在早孕3個月就已經有四肢發涼、麻木,手指遠端指間關節遇冷變白的表現;在孕6個月左右出現雙手腫脹、麻木、僵硬;產科監測了血糖在正常范圍,但發生的是胎兒生長受限;在足月入院終止妊娠前已經有明顯的血小板降低以及肝酶和心肌酶等異常,但沒有被重視或認識。產科醫生不能只會做宮高、腹圍、胎心以及血壓和蛋白尿的檢測者,不能只會做助產士和護士的工作而忘記了產科醫生的自身職責。產科醫生應當會發現病理問題和病理產科,應當會預防病理問題或病理產科,應當會撥亂反正——在產前檢查中、在產程和分娩中、在產后和遠期生命時期的護佑中!可見,產科醫生放寬眼界,從母體整體追查所有預警信息至關重要。
3 從發病機制方面提升對病理妊娠與內科疾病關聯的認知
對于產科專科醫生,是只注意子宮-胎盤-胎兒,只注意產科相關疾病,還是將子宮-胎盤-胎兒與母體作為整體來進行觀察和分析,這是評價一名產科醫生的關鍵所在。應通過對產科疾病的發病基礎和發病機制的深入研究,達到對產科疾病和病理妊娠與某些內科疾病關聯的認識的提升,從而提升臨床診治處理能力,從而改善產科結局,也同時改善母體整體結局。就子癇前期-子癇綜合征的發病因素與諸多母體基礎疾病有關來講,其中高血壓是高風險因素之一,而高血壓本身就包括各種各樣的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這些因素本身就可能是造成與高血壓疾病發病相關的子癇前期-子癇綜合征多種母體發病的臨床特征。可以有以中樞神經系統包括高血壓腦病、腦卒中為主要表現者,也可以有心血管系統包括心衰和肺水腫甚至動脈夾層相關聯者等等。當有人提出不典型的子癇前期和(或)不典型的HELLP綜合征時,若能從其綜合征性質來認識,從多因素、多通路和多機制致病來認識,也許就能看到妊娠者存在胎盤-胎兒所致的共性問題,也能看到每例發病者存在的個體異質性問題。認識子癇前期-子癇存在發病背景的復雜性和臨床表現的多樣性,就能看到臨床首發癥狀的多樣性和器官系統受累及受損害的不平行性,也就能認識所謂不典型臨床表象的真實所在[7]。雖然HELLP綜合征有完全性和部分性之說,但臨床中最需要關注的是發展中的HELLP綜合征,也即在未發展到完全性時的部分性HELLP,及時發現、及早干預處理是臨床實踐成功的關鍵[8]。如果認識到不存在高血壓而獨立于子癇前期之外的HELLP綜合征,也就不會質疑血壓正常的“不典型”的HELLP綜合征問題了。其實,很早就已經認識到子癇前期-子癇與HELLP綜合征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共享某些發病機制和存在某些相似的臨床表現,而對于HELLP綜合征的研究進展也已經提升到了其與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及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共享某些發病基礎和發病機制的認識階段,提升到與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抗磷脂綜合征存在關聯的認識階段,在妊娠期相互觸發、誘發。如果能從發病基礎和發病機制認識病理妊娠包括子癇前期-子癇綜合征,包括HELLP綜合征與這些母體基礎疾病的關聯,就能從局限的產科視野中跳出來,及早診斷出相關的母體基礎疾病并給予對因性治療措施,也就不會僅僅局限于產科抗高血壓和抗痙攣的對癥性手段[2]。例如,在臨床病例分析和審查中,會看到有多少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的不良產科事件是以子癇前期-子癇和(或)HELLP綜合征為首發臨床病癥,而又以反復出現的蛋白尿或血小板變化為首發征象,而且還可見到存在的血液系統或高血脂等等的預警信息,對這些的無視、忽略或無知,造成了診斷延誤和救治延遲后的遺憾。如果最終救治的結果反映了一個醫療機構整體水準的話,那么,產科醫生能不能及時發現這些病患則是產科的水平問題。所以,產科醫師既要能發現異常的潛在疾病和病史,還要隨時隨地警覺和發現非產科因素能夠解釋的預警信息或征兆,更要在足夠的全科知識支撐下,不斷掌握相關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研究進展,從發病基礎和發病機制將病理妊娠與母體內科基礎疾病相關聯。對于早發子癇前期、重度子癇前期、HELLP綜合征,一經診斷就要及時與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抗磷脂綜合征、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進行鑒別和排查等等[2],及時的診斷獲得及時的對因治療,及時的足量的激素、及時的血濾會及時挽救重癥孕產婦的生命。
做產科醫生不簡單:能急救、急治是產科醫生的崗位職責,能做好預防、撥亂反正是產科醫生能力的提高。如果不掌握足夠的專業背景知識,貿然行事會鑄成大錯。我們能夠看到基層醫院的艱難,更能看到基層醫院產科醫生的風險。產科離不開血源,但當有的基層醫院的醫生在孕婦血小板20×109/L而沒有充分的血漿、也無血小板情況下成功施行剖宮產時,且不論其他技術等相關問題,凝血系統等其他檢驗就非常重要,而不同的疾病背景更是關鍵所在。同樣是低血小板,血小板聚集消耗性的自身免疫性相關疾病就與血液學科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截然不同,出血的風險有所不同。基層醫院的醫生不是貿然行事,但其他醫生也不能貿然效仿,對于疾病背景的了解至關重要。
看來,在多種多樣的母體基礎狀況的背景條件下,從某種程度上講,產科醫生是發現、排查內科疾病存在的第一人,這也是保證母兒安全的第一步。產科醫生會“動手”是第一基礎,而會“動腦”則是高一階層。產科醫生該用全科眼界審視每一位孕產婦,做好內科疾病的識別和風險防范。產科患者并非僅存在產科疾病,產科疾病也并非僅是產科原因;產科疾病治療并非僅是產科措施,非產科原因需附加非產科手段。產科醫生的警覺性和提示性以及對非產科因素的把控性,會推動和提升全學科和多學科對妊娠存在內科疾病的識別和風險防范。
|